11. 為何拜拜時要燒金紙?

祭祀尤其在古代,是件非常重要的事。
左傳有云:「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」,國家的大事在祭祀和戰爭,可見祭祀是當時帝王主要的職務之一。
至於用在祭祀的祭品,隨著社會生活習性而有所改變,商、周把原始社會的「肉」擴展為太勞(牛、豬、羊)之外,
還有農作物,最後還會獻酒獻財,財包括有圭(古玉器名。長條形,上端作三角形,下端正方。
中國古代貴族朝聘、祭祀、喪葬時最重要的禮器)璧(玉)幣(錢幣)帛(布匹),
獻圭璧是在崇榮神的地位及權威,以及尊貴無染,幣帛則類同獻財,或說『用幣於社(社畿)』。
其中的幣帛從貝殼進而為銅幣,北宋朝才開始有了紙幣,
所以最後變成『紙幣』,也就是金紙的起源。

東漢時候蔡倫造紙,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,很多用品被紙所取代,包括祭祀用的錢幣,
封演聞見記:「古者享祭鬼神,有用圭璧幣帛,事畢則埋之,魏晉以來,始有紙錢。」
據古書<法苑珠林>記載:「紙錢起於殷長史。」
洪慶善<杜詩辨證>有:「齊東昏侯好鬼神之術,剪紙為錢,以代束帛;至唐盛行其事。」
紙錢開始於魏晉時期,南北朝繼續沿用,起初僅在民間流行,一直到唐玄宗時,
王璵更將以紙錢祈鬼神的禳(ㄖㄤˊ)頫(ㄈㄨˇ)(祈福消災)祭祀,運用到帝王祭典中,
從此,紙錢成為君民共用的習俗。
 後來更由於紙錢的使用,進而形成的寄庫的觀念。
這是受道教『太上老君說五斗金章受生經』及『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經』的影響而來的。
此二經說魂靈將要受生投胎時,須先向天曹地府府庫預借受生錢;依生肖不同,所借錢數也就不同,
出生後,須將欠錢償還,才不會有災病夭折等情形出現。
而生人除將紙錢燒化償還外,與可以多燒紙錢,寄託冥府府庫,就是後來所稱的寄庫。
寄庫主要為自己死後及來生時取用,可以免受飢寒之苦,出生於富貴之家。
由於是受生時所借用的庫錢,所以便稱為「受生錢」。



所以拜拜用紙錢只是代替真錢獻財給祭祀的對象而已,
唐書王嶼傳云:「漢以來,葬者皆有瘞(ㄧˋ  埋)錢,後世里俗稍以紙寓錢為鬼事。
(從漢朝開始,人死之後,喪葬之時,要用錢幣與死人同葬。)」
隨著社會的變遷紙錢的使用又被細分,不同的神明使用不同的紙錢。
九天玄女曾經告訴本宮的宮主,拜眾神明要用五金(受生錢、大小壽金、刈金、土地公金),
道教有五行、五方、五臟、五色、、、,五金,不管你拜的是哪尊神,這些都包括在內。

 唐朝時紙錢的使用已經多樣化,而宋時所燒的紙錢,已有用金銀紙折疊成元寶錠形狀。
不僅是將紙錢焚燒而已,這和現代台灣民間所建燒紙錢的習俗已相近。



 觀音菩薩是道佛共有的神明,祂下坐蓮花普渡眾生,
同時蓮花出汙泥而不染,是修道者的最高境界,受生錢上印有經文,
所以現代人,將它折為蓮花,作為祈福、禳災、延生、保命、度厄、、、等用途。

「受生錢」用於「生」的人,於是又有相反的「往生錢」產生,也是上印有經文,
但是用於「鬼」,願冥界中的祖先或亡者能早日找到明路,到達無憂無慮的神仙世界。



  參考資料:蕭登福著道教與民俗
李叔還編撰道教要義問答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