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 用果、香、花、燭、茶拜神明各有何涵義



在廟宇慶典中,會有上香、獻茶、獻敬果、、、等等動作,目的在為神明祝壽或慶賀,
其實在供奉有神明的家中,每天早上要將神桌擦拭乾淨、換上三杯茶水、點上蠟燭,然後給神明上香;
如果是農曆的初一、十五更會擺放水果,同時在放上三個小碟子,上放有鹽,薑、糖;特殊的日子還會獻上一盆鮮花,
為什麼是這些特定的東西,有什麼特殊涵義嗎?
道教的哲學理論是『清靜無為、一切順乎自然』,這是很平常的一句話,
但是如果仔細的去思考其中的哲理,似乎太過抽象,感覺上似乎是一種難以達到的境界,
於是習道者將理論展現於現實生活中,以一些象徵性的東西,
隨時警惕自己,時時習道、處處修道,而這些東西分是:

水(茶) :它代表著「清靜」。



水在無外力的干擾下是平靜無痕的,一個人的心情只有在像水一般平靜時,
對週遭的人、事、物才能有更進一步的領悟,但是心境要如何才能保持平穩,正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必修的課程,
而一杯杯的水正是在提醒我們要時時「心如止水」,即時有挫折,也要盡快面對並排除。
一個人心情平靜,喜悅心情自然而生,生活必定悠遊自在。
修行者所追求的就是這種逍遙與自在。


香       :它代表「無為」。



在所有宗教裡,只有道教是拜拜時使用香作為人與神溝通的工具。
香在燃燒時會飄出裊裊清煙,當人手持清香向神明祈願或訴說心中事,
所有的話語都會隨著縷縷清煙上傳給神明。
香煙毫無拘束的向上飄去,完全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與掌控,意諭世界何其廣大,
人要像那清煙一樣遨遊在人世間,即使在困境也要像那股清煙一般,
只要轉個方向就能超脫出來,不要受俗事的牽絆,不要「作繭自縛」。



燭 :蠟燭燃燒時,油質往下滴,所以在道教它代表「順化」。
祭祀用燭古代就已經有了,但用的是『火炬』,大的火燭用薪葦做心,再灌酯膏適用於照亮祭品,
小的竹則是以麻蒸為心。古代祭祀所用的燭稱為「明燭」。
周禮秋官司煊氏:「司煊氏掌共祭祀之明燭。、、、、以共祭祀之名齋、明燭,共明水。」
意思:燭不是祭品,而是用來照亮祭品。
因為古代祭祀都是在天還沒亮的時刻舉行,所以需要用燭,一直到南宋,改為白天祭祀,但也仍然用燭,
所以有:「太常(祭祀官名)設燭照神前」之語。
後來的人依然承襲這種習慣,終成為一種習俗。
燭同時也代表著「光明」,所以現在人點「光明燈」、「生命燈」都是由此延伸而來的。




花      :它代表「自然」。花是自然界最美麗的植物,
四季有個各種不同的花朵,有著不同的香味,把他獻給神明,
主要在表達人們內心的真誠。




果    :它代表「吉祥」。果指的是水果,因為水果多半是圓球狀,象徵吉祥、圓滿。
<禮記、月令>有:「這一月,天子就配用小雞嘗黍,又進獻上櫻桃,
都是要先薦獻給寢廟(古代宗廟的正殿稱廟,後殿稱寢,合稱寢廟)
作為嚐新之禮(是月也,天子雛賞黍羞,以含桃先薦寢廟)」。所以用水果以祭祀,早就有之。
 
一般祭祀用的果是「五果」,就是五種水果,有人主張用「四果」,代表四季。
但是,在道教裏講的是「五行」,任何事物都有陰陽之分,「奇數」是屬「陽」、「偶數」屬陰。
神明屬陽、祖先屬陰,所以拜神明應該是用「五果」,代表著五行,
再說五行已經包含有四季在內了。



薑     :它代表「山珍」。
「山珍海味」是指稀有又好吃的東西。薑是長在山上的植物,中醫用它作為藥材,
醫治人的病,平時食物用薑可以增加美味,可以說是一種相當珍貴的東西,願意把它獻給神明,
希望祂們也嚐嚐人間的美味。




鹽     :它代表「海味」。
 地球上有百分之八十是海洋,海水可以晒乾成為鹽,食物中缺鹽會讓人「食之無味」,
人體中如果缺少鹽分,會四肢無力,甚至百病叢生,在傳說故事中,
它是仙丹,可以救人的生命,可見它的寶貴。



糖     : 甜甜的糖,會讓人感覺幸福,用糖拜拜,希望大家都甜蜜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