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序 言
道家的哲學思想、陰陽家的陰陽五行理論以及自古流傳下來的神仙思想是「道教」構成的三大要素。
「清靜無為,一切順乎自然」,教人如何修身養性,超脫世俗;陰陽五行讓人類體認宇宙間的奧妙;
神仙思想更是將人類豐富的想像力發揮到極點。
它的起源可以追朔到上古時代,是個古老的宗教,也是一個可愛又有趣的宗教。
.jpeg)
聽過「盤古開天」的故事嗎?
相信很多人只聽過其名,但是並不知道盤古是如何開天闢地!
據說當天地還沒有分開的時候,整個宇宙就是黑暗混沌的一團,好像一個大雞蛋,我們的老祖宗盤古就孕育在這個大雞蛋中。
他在大雞蛋中呼呼地睡著,慢慢地成長茁壯,這樣一直過了一萬八千年。
有一天,他從沉睡中醒了過來,睜開眼睛一看,唉呀!
什麼也看不見,看到的只是漆黑黏糊的一片,悶得心裡發慌,同時也覺得生氣。
伸手一抓,不知道從哪抓來一把大板釜,朝眼前的黑暗混沌用力揮去,
只聽得到山崩地裂似的一聲:嘩啦!大雞蛋忽然破裂開來,
其中輕的東西冉冉上升,變成了天,另外重而濁的東西,沉沉下降,變成了地。
──原本混沌不分的大地,就這樣給盤古的板釜一揮,劃分開來了。
天和地分開之後,盤古怕它們會再攏合起來,就頭頂天,腳踏地(真是個頂天立地),
站在天地之間,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。
天,日日升高一丈,地,日日加厚一丈,他的身子也日日增長一丈,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,
天升得極高,地變得極厚了,盤古的身子也拉得極高,據推算的結果,有九萬里那麼長。
他孤獨地站在那裡,辛苦的撐著,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代,
有一天,他認為天和地的結構似乎已相當鞏固,不必再擔心它們會合在一起,
此時精疲力竭的盤古確實需要休息休息了,終於,他和我們人類一樣倒下去死了。
盤古臨死時,周身突然起了大變化,他口裏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雲,發出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,
左眼變成了太陽,右眼變成了月亮,四肢和身軀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,
血液變成滾滾的江河,筋脈變成了道路,肌肉變成田土,頭髮和鬚變成天上的星星,皮膚和和毛變成了花草和樹木,
牙齒、骨頭和骨髓變成了閃閃發光的金屬、堅硬的石頭、圓亮的珍珠和溫潤的玉石,
就是身上最沒用處的汗,也變成雨露和甘霖。
「牛郎織女」故事是四大民間愛情傳說(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、白蛇傳、梁山伯與祝英台、牛郎織女)之一。
織女是天上偷偷下凡來的仙女,牛郎卻是凡間的一個普通男子,
兩人因為老牛的牽引結為夫妻,並且生有一對兒女,從此一家四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
但是,對織女來說私自下凡是觸犯天條的,因此天帝知道後馬上令天將天兵將她強行帶回,
夫妻二人就這樣活生生的被拆散了,牛郎在傷心之際,想起老牛臨死前的吩咐,立即披著牛皮追到天上,
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,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,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,只能相對哭泣流淚。
後來天帝受他們的真情感動,准許他們一年只能於七月七日這天相見。
會面時喜雀為他們搭橋,兩人見面時總是忍不住相擁而泣,
所以七夕這天通常會下雨,雨水就是他們的眼淚,場面多麼令人為之鼻酸。
這也是民俗七夕的由來,有時候這天沒有下雨,
老人家們還會說:「他們可能是年紀大了,比較含蓄點,所以今年見面沒有哭。」
「盤古開天」是中國神話故事的第一篇,重點在傳遞一個訊息,
盤古斧頭劃開蛋殼,就是易經“一畫開天”的說法,也就是地球宇宙形成的過程,
在原始時代沒有文字,一切事物、經驗都是靠口耳相傳,當老爺爺要把這個訊息傳給後代時,
如果他對著子孫說:「宇宙原是混沌一片,後來起了變化,輕的物質往上升,重的、濁的物質向下沉,經過相當長的時間,
分出天與地,變成了現在的世界,是大自然形成的過程。」
相信這個消息很快就會中斷,因為太過平凡乏味。
於是老祖宗們發揮想像力,將它加以潤飾,結果經歷數千年,
「盤古開天」的故事至今仍然一直流傳下去。
同樣,如果老爺爺指著天空對後輩說說:「這是牛郎星,那顆是織女星。」
這種方式是多麼的枯燥無味!可是加上「牛郎織女」的故事,
就會吸引著很多人在夜晚時分,仰望天空找尋銀河,然後認識了織女星和牛郎星。
此外還有數不盡說不完,篇篇膾炙人口的神仙、神話故事,
每個故事重點都是在講述一件生活常識、經驗或關於自然界的知識,內容包含著古人的許多智慧。
道教承襲了所有古老傳說神仙神話,及原始宗教神靈說,成為所有宗教中道教所獨有的神仙思想。
「水滸傳」、「三國演義」、「封神榜」是中國著名歷史小說,水滸傳講的是梁山泊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故事。
他們是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投胎轉世組成的。
第一回裏說到:「故事發生在宋仁宗時代,仁宗皇帝乃是天上赤腳大仙轉世,降生之時,晝夜啼哭不止,
朝廷出給黃榜,召人醫治,感動天庭,差遣太白金星下界,化作一老叟前來揭黃榜,說能止太子啼哭。
看榜官員引至殿下朝見真宗。天子聖旨,教進內苑看視太子。
那老叟直至宮中,抱著太子,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,太子便不啼哭。
那老叟不說姓名,只見化陣清風而去。」
哇!到底是哪八個字,竟然有這麼大的效果?
原來八個字是「文有文曲,武有武曲」。
文曲星乃是南衙門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,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。
這裡說了一個自古傳下來的觀念,就是每個人在天上都有一顆星與之對應,
所以古人觀天象就能預知天下事;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諸葛亮草船借箭說:
「為將而不通天文,不識地理,不知奇門,不曉陰陽,不看陣圖,不明兵勢,是庸才也、、、」;
第四十九回借東風說道:「亮雖不才,曾遇異人,傳授奇門遁甲天書,
可以呼風喚雨,都督若要東風時,可於南屏山建一臺,名曰七星壇、、、」
七星就是北斗七星,壇的四方插的是二十八星宿旗。
而天文、地理、奇門遁甲、陰陽五行、二十八星宿、、、等,這些都是道教元素。
封神榜的內容精采萬分,把歷史故事和神仙故事融匯在一起,作品的字裡行間滲透著道教修煉成仙的義理。
以上雖然都只是小說,但也是長久以來社會的縮影。
這些透露出道教是一直融入在大家的生活當中,因此不覺得它是一個宗教。
道教是一古老宗教,因為太過古老,被誤解最多,很多科儀等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;
或者有許多習俗典故,經過時代許多變遷,部分行為被認為是「迷信」,
真的是迷信嗎?就由您來判斷嘍!
「清靜無為,一切順乎自然」,教人如何修身養性,超脫世俗;陰陽五行讓人類體認宇宙間的奧妙;
神仙思想更是將人類豐富的想像力發揮到極點。
它的起源可以追朔到上古時代,是個古老的宗教,也是一個可愛又有趣的宗教。
.jpeg)
聽過「盤古開天」的故事嗎?
相信很多人只聽過其名,但是並不知道盤古是如何開天闢地!
據說當天地還沒有分開的時候,整個宇宙就是黑暗混沌的一團,好像一個大雞蛋,我們的老祖宗盤古就孕育在這個大雞蛋中。
他在大雞蛋中呼呼地睡著,慢慢地成長茁壯,這樣一直過了一萬八千年。
有一天,他從沉睡中醒了過來,睜開眼睛一看,唉呀!
什麼也看不見,看到的只是漆黑黏糊的一片,悶得心裡發慌,同時也覺得生氣。
伸手一抓,不知道從哪抓來一把大板釜,朝眼前的黑暗混沌用力揮去,
只聽得到山崩地裂似的一聲:嘩啦!大雞蛋忽然破裂開來,
其中輕的東西冉冉上升,變成了天,另外重而濁的東西,沉沉下降,變成了地。
──原本混沌不分的大地,就這樣給盤古的板釜一揮,劃分開來了。
天和地分開之後,盤古怕它們會再攏合起來,就頭頂天,腳踏地(真是個頂天立地),
站在天地之間,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。
天,日日升高一丈,地,日日加厚一丈,他的身子也日日增長一丈,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,
天升得極高,地變得極厚了,盤古的身子也拉得極高,據推算的結果,有九萬里那麼長。
他孤獨地站在那裡,辛苦的撐著,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代,
有一天,他認為天和地的結構似乎已相當鞏固,不必再擔心它們會合在一起,
此時精疲力竭的盤古確實需要休息休息了,終於,他和我們人類一樣倒下去死了。
盤古臨死時,周身突然起了大變化,他口裏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雲,發出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,
左眼變成了太陽,右眼變成了月亮,四肢和身軀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,
血液變成滾滾的江河,筋脈變成了道路,肌肉變成田土,頭髮和鬚變成天上的星星,皮膚和和毛變成了花草和樹木,
牙齒、骨頭和骨髓變成了閃閃發光的金屬、堅硬的石頭、圓亮的珍珠和溫潤的玉石,
就是身上最沒用處的汗,也變成雨露和甘霖。
「牛郎織女」故事是四大民間愛情傳說(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、白蛇傳、梁山伯與祝英台、牛郎織女)之一。
織女是天上偷偷下凡來的仙女,牛郎卻是凡間的一個普通男子,
兩人因為老牛的牽引結為夫妻,並且生有一對兒女,從此一家四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
但是,對織女來說私自下凡是觸犯天條的,因此天帝知道後馬上令天將天兵將她強行帶回,
夫妻二人就這樣活生生的被拆散了,牛郎在傷心之際,想起老牛臨死前的吩咐,立即披著牛皮追到天上,
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,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,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,只能相對哭泣流淚。
後來天帝受他們的真情感動,准許他們一年只能於七月七日這天相見。
會面時喜雀為他們搭橋,兩人見面時總是忍不住相擁而泣,
所以七夕這天通常會下雨,雨水就是他們的眼淚,場面多麼令人為之鼻酸。
這也是民俗七夕的由來,有時候這天沒有下雨,
老人家們還會說:「他們可能是年紀大了,比較含蓄點,所以今年見面沒有哭。」
「盤古開天」是中國神話故事的第一篇,重點在傳遞一個訊息,
盤古斧頭劃開蛋殼,就是易經“一畫開天”的說法,也就是地球宇宙形成的過程,
在原始時代沒有文字,一切事物、經驗都是靠口耳相傳,當老爺爺要把這個訊息傳給後代時,
如果他對著子孫說:「宇宙原是混沌一片,後來起了變化,輕的物質往上升,重的、濁的物質向下沉,經過相當長的時間,
分出天與地,變成了現在的世界,是大自然形成的過程。」
相信這個消息很快就會中斷,因為太過平凡乏味。
於是老祖宗們發揮想像力,將它加以潤飾,結果經歷數千年,
「盤古開天」的故事至今仍然一直流傳下去。
同樣,如果老爺爺指著天空對後輩說說:「這是牛郎星,那顆是織女星。」
這種方式是多麼的枯燥無味!可是加上「牛郎織女」的故事,
就會吸引著很多人在夜晚時分,仰望天空找尋銀河,然後認識了織女星和牛郎星。
此外還有數不盡說不完,篇篇膾炙人口的神仙、神話故事,
每個故事重點都是在講述一件生活常識、經驗或關於自然界的知識,內容包含著古人的許多智慧。
道教承襲了所有古老傳說神仙神話,及原始宗教神靈說,成為所有宗教中道教所獨有的神仙思想。
「水滸傳」、「三國演義」、「封神榜」是中國著名歷史小說,水滸傳講的是梁山泊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故事。
他們是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投胎轉世組成的。
第一回裏說到:「故事發生在宋仁宗時代,仁宗皇帝乃是天上赤腳大仙轉世,降生之時,晝夜啼哭不止,
朝廷出給黃榜,召人醫治,感動天庭,差遣太白金星下界,化作一老叟前來揭黃榜,說能止太子啼哭。
看榜官員引至殿下朝見真宗。天子聖旨,教進內苑看視太子。
那老叟直至宮中,抱著太子,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,太子便不啼哭。
那老叟不說姓名,只見化陣清風而去。」
哇!到底是哪八個字,竟然有這麼大的效果?
原來八個字是「文有文曲,武有武曲」。
文曲星乃是南衙門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,武曲星乃是征西夏國大元帥狄青。
這裡說了一個自古傳下來的觀念,就是每個人在天上都有一顆星與之對應,
所以古人觀天象就能預知天下事;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諸葛亮草船借箭說:
「為將而不通天文,不識地理,不知奇門,不曉陰陽,不看陣圖,不明兵勢,是庸才也、、、」;
第四十九回借東風說道:「亮雖不才,曾遇異人,傳授奇門遁甲天書,
可以呼風喚雨,都督若要東風時,可於南屏山建一臺,名曰七星壇、、、」
七星就是北斗七星,壇的四方插的是二十八星宿旗。
而天文、地理、奇門遁甲、陰陽五行、二十八星宿、、、等,這些都是道教元素。
封神榜的內容精采萬分,把歷史故事和神仙故事融匯在一起,作品的字裡行間滲透著道教修煉成仙的義理。
以上雖然都只是小說,但也是長久以來社會的縮影。
這些透露出道教是一直融入在大家的生活當中,因此不覺得它是一個宗教。
道教是一古老宗教,因為太過古老,被誤解最多,很多科儀等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;
或者有許多習俗典故,經過時代許多變遷,部分行為被認為是「迷信」,
真的是迷信嗎?就由您來判斷嘍!